什么是排序
在计算机科学与数学中,一个排序算法(英语:Sorting algorithm)是一种能将一串资料依照特定排序方式进行排列的一种算法[1]。本文中将使用Golang实现几种常见的排序算法。
Golang 实现冒泡排序
冒泡排序(英语:Bubble Sort)又称为泡式排序,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。它重复地走访过要排序的数列,一次比较两个元素,如果他们的顺序错误就把他们交换过来。走访数列的工作是重复地进行直到没有再需要交换,也就是说该数列已经排序完成。这个算法的名字由来是因为越小的元素会经由交换慢慢“浮”到数列的顶端[2]。
实现代码如下:
1 | package main |
程序执行结果:
1 | 原数组: [10 -2 -9 0 -1 -7 3 8 -4 5] |
Golang 实现选择排序
选择排序(Selection Sort)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。它的工作原理如下。首先在未排序序列中找到最小(大)元素,存放到排序序列的起始位置,然后,再从剩余未排序元素中继续寻找最小(大)元素,然后放到已排序序列的末尾。以此类推,直到所有元素均排序完毕。[3]。
实现代码如下:
1 | package main |
程序执行结果:
1 | 原数组: [10 -2 -9 0 -1 -7 3 8 -4 5] |
Golang 实现插入排序
插入排序(英语:Insertion Sort)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。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构建有序序列,对于未排序数据,在已排序序列中从后向前扫描,找到相应位置并插入。插入排序在实现上,通常采用in-place排序(即只需用到 O (1) 的额外空间的排序),因而在从后向前扫描过程中,需要反复把已排序元素逐步向后挪位,为最新元素提供插入空间[4]。
实现代码如下:
1 | package main |
程序执行结果:
1 | 原数组: [10 -2 -9 0 -1 -7 3 8 -4 5] |
Golang 实现快速排序
快速排序(英语:Quicksort),又称分区交换排序(partition-exchange sort),简称快排,一种排序算法,最早由东尼·霍尔提出。[5]。
快速排序使用分治法(Divide and conquer)策略来把一个序列(list)分为较小和较大的2个子序列,然后递归地排序两个子序列。
步骤为:
- 挑选基准值:从数列中挑出一个元素,称为“基准”(pivot),
- 分割:重新排序数列,所有比基准值小的元素摆放在基准前面,所有比基准值大的元素摆在基准后面(与基准值相等的数可以到任何一边)。在这个分割结束之后,对基准值的排序就已经完成,
- 递归排序子序列:递归地将小于基准值元素的子序列和大于基准值元素的子序列排序。
递归到最底部的判断条件是数列的大小是零或一,此时该数列显然已经有序。
实现代码如下:
1 | package main |
程序执行结果:
1 | 原数组: [10 -2 -9 0 -1 -7 3 8 -4 5] |
也可以使用一个限定内的随机元素作为基准元素:
1 | package main |
程序执行结果:
1 | 原数组: [10 -2 -9 0 -1 -7 3 8 -4 -12 5 22 -4 -2 10] |
- [1] wiki-排序算法
- [2] wiki-冒泡排序
- [3] wiki-选择排序
- [4] wiki-插入排序
- [5] wiki-插入排序